20250305 邀请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董慧研究员
发布人: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5-03-03   动态浏览次数:11

报告时间:202535 下15:00(15:00, Mar.5, 2025)

报告地点:物质科研楼C404(Room C404, Material Science Building)

报告董慧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报告题目/Title基于超导磁传感器的极低场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Abstract

主磁场在mT1H核频率0.04 MHz)以下的极低场磁共振(ULF NMR/MRI)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兼容性高、易于实现多物理场融合等优点。更重要的是,ULF NMR/MRI对慢速水动力学(10 μs量级)更敏感,因此在脑卒中等疾病诊断及受限水输运研究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但是ULF NMR/MRI磁场强度比传统高场设备低4个量级以上,因而面临信噪比差的挑战。鉴于此,灵敏度达10-15 T量级的低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作为最灵敏的实用化磁传感器,可以用在ULF NMR/MRI中来提升信号检测灵敏度。我们设计开发了国内首套多通道ULF NMR/MRI原理样机,并基于该系统引入多物理场激发开展纳米材料界面水合水快速动力学、界面受限水动力学及束缚水慢速动力学研究。在生物医学成像方面,我们引入压缩感知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4倍成像加速及图像降噪,成功获得人脑三维成像。上述研究为将来开展ULF NMR/MRI在生物医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前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个人简介/Curriculum Vitae

董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上海市级青年人才。分别于武汉大学和上海微系统所获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于上海微系统所任职,其中2008-2010年和2013-2014年分别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学习。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出版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传感器英文专著1本,授权国内外专利17项。主要从事基于SQUID0.1 mT极低场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其在生物、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前沿应用探索。